在最甜腻的“糖水片”布景中,他拍出了最邪性的恐怖片
去年上映的恐怖片《遗传厄运》凭借独特的风格让大众知晓了导演阿里·艾斯特的名字,今年他再度与风格独特的A24公司合作,拍摄了恐怖片《仲夏夜惊魂》。这部电影从放出预告的那一刻起就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因为它看起来太不像一部恐怖片该有的样子了:俗话讲“月黑风高杀人夜”,阴森昏暗的场景一向是恐怖片的标配,从角落中突然窜出的恶魔才会让人失眠,《仲夏夜惊魂》却反其道而行之,它将故事的背景设定在光照充足的夏日白昼,绿地、远山和翩跹的白色衣袍构成了影片画面的主题,看着穿梭于其间头戴花环的明媚少女,你甚至会以为自己误入了哪片专门拍摄人像糖水片的网红打卡地。
就像玩《瘟疫公司》时很少有人会把地广人稀的俄罗斯选为初始感染国一样,电影主创大多也不会考虑将宁静富庶的瑞典作为恐怖故事的发生地。但往上数一千年,这里也曾是海盗横行的蛮荒之地,生猛的地域文化和传统民俗不仅给《仲夏夜惊魂》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更奠定了本片邪性到令人生理不适的基调。如果剥去种种设定来看,《仲夏夜惊魂》走的依旧是“无聊大学生组团郊游误入变态贼窝,几经挣扎最终还是(几乎)团没”的恐怖片常见套路,但《仲夏夜惊魂》的独到之处不在于剧情,而在于它的视觉效果,这部电影用两个小时的片长诠释了雨果所说的“美在丑的旁边,畸形靠近优美,丑怪藏在崇高背后,美与恶并存,光明于黑暗共生。”
当主角丹妮和男友克里斯蒂安以及朋友们走进这个堪称“瑞典桃花源”的哈嘎小镇里,他们所见的一切都充满了仪式化的美感,恰逢90年一次的庆祝仪式也令人心生期待,但随即他们就目睹了社群中的两位老人“自愿”跳崖摔得头颅粉碎的惨状。这段血腥的戏码也是《仲夏夜惊魂》的第一个爆点,看过《遗传厄运》的人一定不会忘记小女孩滚落到公路上的那颗头颅,在本片中,导演依旧将特写镜头推到了血肉模糊的残肢和被锤扁了的破碎头颅上,然后再让祭祀轻描淡写地将这场血腥屠杀描述为“拥有悠久历史的传统习俗”。目睹此情此景的主角们做出了各异的反应,由此也走向了他们截然不同的命运:英国情侣濒临崩溃,急于逃离这个野蛮的村落;女主角丹妮恍惚间想起了自己惨死的家人,精神状态愈发脆弱;而身为人类学研究生的男友克里斯蒂安及其同学却只想着如何在邪教社群开展田野调查,以便拿下这一绝妙的论文选题。
《仲夏夜惊魂》接下来的剧情走向不算恐怖却足够令人不安,导演阿里·艾德斯把他喜爱的对称元素、倒转镜头和预言插画再次用到了这部电影中,让反常的气氛始终弥漫再这座“邪教”村落中。在电影的高潮处,少女用阴毛和经血“引诱”意中人与之性交,变心克里斯蒂安以为艳遇欣然赴约,哪曾想等来的不是甜蜜的私会,而是在一众裸女吆喝助推中的公开play。与此同时的另一边,狂喜的丹妮跳到最后一刻成为“五月女王”,猛然间窥见男友出轨的场景却让她和女伴们哭嚎不止,室内与室外的人声融合到一起,为这场漫长的夏日噩梦唱响了挽歌。
像《遗传厄运》一样,《仲夏夜惊魂》的影片结尾也有一段血腥的献祭仪式,猎奇爱好者们一定能从中找到乐趣:血鹰(此处手动@维京传奇)、剥皮揎草和被披上熊皮的人牲都被细致展现出来,在优美自然环境的反衬下更显出其背离现代社会文明道德的蛮荒可怖。对于想在恐怖片中寻求视听刺激的观众来说,《仲夏夜惊魂》不是一个好的选择,但如果你喜欢这种古怪邪典风格又碰巧与导演的脑电波契合——就像片中的女主角与哈嘎村民产生了共情一样,《仲夏夜惊魂》就会成为你在私下里和朋友分享的那一颗后劲儿很足的迷幻蘑菇。
高分美剧《鬼入侵》故事的原作者雪莉·杰克逊写过一篇名为《摸彩》的短篇小说:在某个阳光明媚的夏日,全镇的男女老幼齐聚到广场上,参加当地传承已久的“摸彩”活动。小孩聚集在一起玩耍,家长无所事事地闲聊,间或也有人质疑起摸彩制度的合理性,但很快又被火热的集体氛围所打断,直到最后一刻图穷匕见,“摸彩”的真正含义被揭示出来,故事到此戛然而止,只留给读者一身后知后觉的恶寒。《仲夏夜惊魂》也给我类似的奇妙观感,在此作为个人推荐写在文章最后。